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智[1] LI Zhi
出 处:《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15-120,共6页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6BZZ08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9B20314)。
摘 要:美国选举的核心在于如何争取到人民的选票。为赢得占据人数优势的普通民众的选票,美国政党及其候选人常将自己描绘为穷人的代表,并将对手塑造为富人的代表,通过激发阶级仇恨来获得选票。美国政党及其候选人亦将自身塑造为原住民的代表,利用原住民对移民的不满情绪,通过凸显族群仇恨来获得支持。此外,美国政党及其候选人也常常煽动对外仇恨,将特定国家塑造为威胁本土民众福祉的“邪恶力量”,并将自身形象塑造为与外域力量“他者”进行对抗的“本土斗士”来获得民众支持。仇恨动员虽富有成效,却也使得政党竞争愈发敌我化,社会群体日益极化,与特定国家关系持续恶化。民主选举中仇恨动员的广泛运用并非美国特定个案,它是竞争式民主的自带基因,因此各国或地区不应盲目地引入竞争式民主模式,否则群体差异将成为仇恨动员的重要议题,从而带来严重后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