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_(2.5)致心脏损伤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姗姗 陈文其 翁建霖 李瑞金[1]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2]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中国香港999077

出  处:《毒理学杂志》2022年第2期174-177,共4页Journal of Toxic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176116);山西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重点项目(201903D321079);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01D121260);山西省百人计划项目(2017)。

摘  要:细颗粒物(PM_(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美国心脏协会在2010年明确指出PMPM;是引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环境危险因子。流行病学研究显示,PM_(2.5)浓度每增加10μg/m^(3),CVD住院人数增加0.96%,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住院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

关 键 词:细颗粒物 心脏损伤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微小RNA 组蛋白乙酰化 

分 类 号:R34[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R9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