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输血科,河南漯河462300 [2]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出 处:《中国校医》2022年第3期228-230,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Doctor
摘 要:目的了解红细胞与血浆输注比例不同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20例大量输血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成分血输注比例不同分为3组,每组40例。低比例组红细胞与血浆输注比例为1:1.5,中比例组为1:1,高比例组为1.5:1。比较3组凝血功能及预后。结果输血前,3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高比例组FIB为(1.89±0.27)g/L,低于低比例与中比例组的(2.49±0.44)g/L、(2.37±0.32)g/L(P<0.01),TT、PT、APTT分别为(19.42±2.13)s、(19.93±2.05)s、(47.28±6.61)s,高于低比例组的(13.99±1.64)s、(12.87±1.56)s、(33.19±4.73)s与中比例组的(14.31±1.68)s、(13.24±1.05)s、(34.11±4.89)s(P<0.01);高比例组FIB、TT PT APTT输血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比例组、中比例组输血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重症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比例组死亡率为0%,中比例组为2.50%,高比例组为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96,P=0.006)。结论红细胞与血浆输注比例为1:1或1:1.5较1.5:1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更小,在降低大量输血患者死亡率中可获得良好效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