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立境外农业合作区区位选择、运行和发展的经济机理分析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郑会青 庄佩芬[1] 

机构地区:[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2]福建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出  处:《农业经济》2022年第5期128-130,共3页

基  金:教育部年度国别和区域研究课题《“一带一路”倡议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实施路径研究》(编号:K41SCE09A)。

摘  要:目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的境外农业合作区主要位于非洲的大部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西亚、中亚、东南亚和俄罗斯,采取的是“国家政策引导+企业为投资主体+市场化运作”“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采用了“骨干带动,一区多园”的总体布局模式,主要有“农业资源+资金+技术”型、“市场+政策”型和“产能合作互补”型三种类型。境外农业合作区以两国优惠政策为基础,共享合作国丰富的资源禀赋和资金管理优势,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成本优势,形成区域增长极增强集聚和辐射效应。境外农业合作区的建立为中小企业搭建起产业集聚的投资平台,在推动中国农业企业“抱团出海”、规避贸易壁垒、形成海外产业集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 键 词:境外农业合作区 一带一路 区位选择 

分 类 号:F324[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12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