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淼[1] Yang Miao
出 处:《郭沫若学刊》2022年第2期47-51,72,共6页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摘 要:本文将对校《前茅》各诗作的原报刊本与创造社初刊本作为进入郭沫若前期思想转变的又一途径。指出郭沫若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实现了由“自然之子”向“阶级之子”的蜕变。同时,这一过程并非从日本译书遽然开始,而是在二十年代初频繁奔波于上海、福冈间已悄然发生。处于转变酝酿期中复杂交织的矛盾思想特质也在《前茅》的版本修改中呈现出来。一方面,未改之作中折射出的思想与转变后存在颇多暗合之处,已为转变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写诗之时未及之后对现实识见的清醒,虽不乏理想主义的激情追求,但未免多是些粗暴、空泛的喊叫,因而数年后编集要“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借由改作实现自我完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