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贾玮[1] Jia Wei
机构地区:[1]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当代文坛》2022年第4期146-151,共6页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基 金: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以来艺术中的审美话语理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ZD28;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40年文学理论学术史研究与文献整理”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ZDA262;2021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理论话语创新的新文科式教学实践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2053。
摘 要:能够“使得石头重新成为石头”的文学与“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原则在20世纪初的呼应,使得文学与物发生了密切的关联。海德格尔的诗论甚至敉平文学艺术与其他物的区别,开启了将文学艺术研究纳入物之研究的可能。通过类比于身体,梅洛-庞蒂的理论则表明文学乃至艺术作为物的特殊性就在于能够触摸到其他物,显现出物与物之间由于相互触及而促成彼此疏离的复杂联系,从而以“文学触感”为基点,另辟蹊径地启迪了有关于物的探寻,尤其是预期了彻底改写人与物之关系的可能,即文学通过触发“激情”将人进行物化,真正落实并促动了后人类状况式的追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