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铮[1] 王学超[1] 万超[1] 王晓松 孔祥龙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1医院创伤骨科,河北承德067000
出 处:《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2年第7期843-846,共4页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
基 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课题项目(201701A125)。
摘 要:目的比较后外侧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与倒L形入路在老年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解剖复位及术后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1医院收治的老年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47例(采用后外侧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和对照组47例(采用后外侧倒L形入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屈曲度及伸直度、优良率、并发症率)、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DeCoster分级评价胫骨平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估膝关节功能。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的屈曲度及伸直度、骨折不愈合率、腓总神经损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内侧后倾角、外侧后倾角、内翻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HSS评分的肌力、功能、活动度、稳定性、屈曲畸形、疼痛评分及HSS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老年SchatzkerⅡ及Ⅲ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采用后外侧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可获得更好的解剖复位与术后效果,且可在降低术后切口感染方面获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25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