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苗苗[1] 陈祥艳[1] 周熹 CHEN Miaomiao;CHEN Xiangyan;ZHOU Xi
出 处:《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年第4期596-59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浙江省温州市科技局项目(Y20180837)。
摘 要:目的:探究四逆清带汤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该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选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锉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四逆清带汤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2(白细胞介素-2)、IL-10(白细胞介素-10)、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2、IL-10、TNF-α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2、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IL-2、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NF-α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均显著性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力、改善血液流变状态是四逆清带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患者的部分作用机制。
关 键 词:四逆清带汤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湿热瘀结型 白介素-2 白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液流变学
分 类 号:R271.9[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