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艾滋病药物预防与阻断专委会 国家感染病临床研究中心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王辉[2] 何云[2]
机构地区:[1]不详 [2]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出 处:《中国艾滋病性病》2022年第6期730-734,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
摘 要:鉴于在HIV感染急性期(Acute HIV Infection,AHI)阶段可能不能检测到HIV-1特异性抗体,出现的急性逆转录病毒综合征(Acute retroviral syndrome,ARS)也通常被误认为是其他病毒性疾病(例如流感)的症状,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急性HIV感染不能被及时诊断。大约50%的新发性途径感染HIV者,都是与HIV-1急性期和早期感染者发生性行为暴露而导致感染[1]。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存活的HIV/AIDS患者104.5万,其中2020年新报告11万人中约4.5万为当年新发感染,当年新报告感染者中至少10%~15%可能错过在急性期时确诊HIV感染[2],同时感染者也存在经性途径再传播的可能。近年来,我国逐步推广HIV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和暴露后阻断(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的公共卫生策略,临床中已经可见一部分高危行为者在缺乏有效指导下实施PEP和PrEP,这其中不排除部分求询者实施PEP和PrEP时已经处于急性感染期[3-4],为后续HIV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带来一定的干扰。因此,HIV-1感染急性期的筛查、诊断和尽快启动抗病毒治疗策略对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艾滋病病毒 急性期感染 逆转录病毒综合征 诊断 治疗 管理
分 类 号:R373.9[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R512.91[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7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