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蒋凌楠 Jiang Lingnan
机构地区:[1]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 处:《人文杂志》2022年第6期124-132,共9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摘 要:近代同盟怠工运动策略(sabotage)经历了从西欧到美国、日本再传入中国的旅行历程。19世纪末伴随西欧工人运动高潮迭起,怠工、破坏机器等消极斗争方式被法国工团主义组织认可,产生了独特的“sabotage”概念,发展出一系列劳工斗争浪潮。这一斗争方法在20世纪早期传入美国,得到发扬光大,但已削弱了激进性。一战后,日本无政府工团主义复苏,工人运动开始采用sabotage策略应对日本当局的严酷压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知识界通过日本舆论与工团主义文献开始了解并引介sabotage斗争。“sabotage”概念在全球流转过程中激进性减弱,进入中国职工运动实践时,工团主义色彩几乎消失,怠工的策略性与技术性得到保留与发展,在民国时期的民众运动中持续发挥着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5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