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唐鸿 Tang Hong
机构地区:[1]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宁530001
出 处:《广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63-72,共10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新时代高校意识风险研判及防控机制研究”(项目号20VSZ021);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颠覆性技术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号21YJA710040);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共建课题“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意涵和实践路径研究”(项目号2020GZGJ10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意识形态观。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生成、内涵、本质、权力等作了独特的阐释与论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意识形态起源于生产力发展所导致的社会分工以及阶级分化,由有概括能力的意识形态家加工而成;意识形态具有上层建筑和虚假意识两种意蕴;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主要体现为统治阶级意识;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权力的派生物,是一种思想权力。系统梳理和总结《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观,对于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意义。
分 类 号:B0-0[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