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踪凡[1] ZONG Fan
出 处:《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2期100-107,124,共9页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赋论整理研究”(19ZDA249);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赋学文献续编与研究”(17ZDA21)。
摘 要:20世纪的汉赋研究,可以划分为转型期(1900—1939)、沉寂期(1940—1979)、繁荣期(1980—2000)三大阶段。转型期的汉赋研究以金秬香、陶秋英、高步瀛、汪吟龙为代表,新旧思想交织,研究方法多样,观点精湛,令人钦佩。沉寂期的汉赋研究在中国本土几无建树,但在欧美和日本却异军突起,出现了[日]中岛千秋、[法]吴德明、[美]康达维等卓有建树的汉学家,在司马相如、扬雄、汉赋发展史的研究和国际传播方面取得了史诗般的成绩。繁荣期的汉赋研究起步于中国台湾,在大陆出现了全盛局面,出版专著近三十种,论文数千篇,而龚克昌、费振刚、简宗梧、康达维、万光治等先生的成果最令世人瞩目,足以享誉当世,彪炳千秋。汉赋研究一百年的兴衰嬗变,既关乎政治风云与时代思潮,也与研究者的学术师承与个人品质有莫大关系。但是在本土汉赋研究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带动全球范围(尤其是欧美地区)的汉赋研究,将中华优秀文学遗产推向世界,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