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仕梅 王袁 余守洋 唐苏 王海英 He Shimei;Wang Yuan;Yu Shouyang;Tang Su;Wang Haiying(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Zunyi 563000,China;Guizhou Key Laboratory of Anesthesia and Organ Protection,Zunyi Medical University,Zunyi 563000,China)
机构地区:[1]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遵义563000 [2]贵州省麻醉与器官保护研究重点实验室,遵义医科大学,遵义563000
出 处:《中华麻醉学杂志》2022年第4期491-496,共6页Chinese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60209);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17]188号)。
摘 要: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通过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消失、无痛、遗忘和肌肉松弛等。其中全身麻醉药导致意识消失的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难点,也是全球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至今仍未阐明[1]。意识的产生依赖于皮层网络的存在。Lee等[2]研究表明,丙泊酚、氯胺酮和七氟烷3种以不同受体为作用靶点的全身麻醉药,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致意识消失后,均能选择性地抑制额叶到顶叶的功能连接,而不影响顶叶到额叶的功能连接,认为破坏额叶到顶叶的功能连接可能是麻醉致意识消失的一个共同通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