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化成 洪焰 姚飞 甘淳 ZHAO Hua-cheng;HONG Yan;YAO Fei
机构地区:[1]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330012
出 处:《江西中医药》2022年第7期49-52,共4页Ji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目的:通过研究胃癌前病变(PLGC)的6种中医证型分布,以及6种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病理改变和胃镜像的相关关系,为中医指导PLGC诊治提供客观临床检验证据。方法:通过观察120例PLGC患者的中医证型、胃黏膜病理改变、胃镜像表现,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分析PLGC患者6种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胃黏膜病理改变、胃镜像的相关关系。结果:120例PLGC患者中肝郁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弱(虚寒)证、胃阴不足证分别为30例(25.00%)、17例(14.17%)、19例(15.83%)、8例(6.67%)、26例(21.67%),经卡方检验P<0.05,中医证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在胃黏膜病理改变方面,120例PLGC患者中胃黏膜腺体萎缩患者31例,占比25.8%,经卡方检验,腺体萎缩在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0例PLGC患者中肠上皮化生114例、异型增生58例,分别占比95%、48.33%,经卡方检验,6个证型间肠化、异型增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镜像表现:6种证型在凹陷性糜烂、隆起性糜烂及黏膜肿胀方面的表现,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上述三种胃镜像与6种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PLGC与中医6种证型的分布有相关性,并且其病理改变(胃黏膜萎缩)、胃镜表现与中医证型也有相关性,所以中医辨证分型诊治PLGC是有临床意义的,可进一步探讨中医辨证结合胃黏膜病理改变及胃镜像制定PLGC治疗方案。
分 类 号:R259[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