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出 处:《临床肺科杂志》2022年第8期1261-1265,共5页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基 金:河北省卫生计生委项目(No.ZD20140037)。
摘 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慢阻肺,以不可治愈的气流受限为特征,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等[1]。慢阻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第三大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虽然慢阻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较高,但其病程长,早期症状少,导致诊断不足[2]。如能早期识别,及时进行干预,虽疾病不完全可逆,但可延缓病程进展,尽可能维持患者的剩余肺功能。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和评估慢阻肺并分级的重要标准。目前通用呼气流量指标如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_(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的比值(FEV_(1)/FVC)作为慢阻肺的诊断指标,用FEV_(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3]。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过度充气可导致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和活动受限,并且是其死亡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4]。单纯呼气流量指标仅能反应肺通气情况,无法反映肺过度充气,在慢阻肺的整体评估方面存在欠缺。本文就体积描记法所测肺容量指标(如残气量等)对慢阻肺的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13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