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文哲 ZHU Wenzhe
机构地区:[1]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出 处:《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80-88,共9页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1BZS150)。
摘 要:五四运动前后,争取八小时工作制成为舆论关注的重要问题。《新青年》对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和苏俄劳动法令的引介,为国内知识界认识八小时工作制的意义提供了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由争取八小时工作制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新青年》则主要探讨如何接续国际劳工运动关于工作时间的制度与经验,以及八小时工作制的实现路径。国民革命兴起之后,《新青年》将八小时工作制置于日常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关联的维度中论述,并凸显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工人运动的指导。考察《新青年》对八小时工作制论述的变化及其多元视角,有助于理解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劳工运动与国际劳工运动的关联,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八小时工作制主张的理论渊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7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