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宾组合带时量成分的三种句式及其相关教学建议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辛永芬[1] 马惠玲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大学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2]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河南大学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出  处:《对外汉语研究》2022年第1期12-23,共12页

基  金:教育部“2020年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资助”“国际中文词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的融台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YH17C。

摘  要:动宾组合带时量成分的相关句式是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探讨“V了+T+O”“V了+T+的+O”和“V+O+V了+T”三种句式之间的使用差异。研究发现,三种句式对入句的动词、宾语、时量成分有不同的语义选择。三者的话语功能也不同,“V了+T+O”为事件句,是一种客观陈述:“V了+T+的+O”为事态句,表达主观肯定或强调:“V+O+V了+T”为话题句,是对事件的客观说明,并蕴含“超常性”的语用意义。

关 键 词:动宾组合 时量成分 入句条件 语义焦点 话语功能 

分 类 号:H14[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