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区树木年轮汞序列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康虎虎 刘晓宏 郭军明 张秋良[4] 王雅波 黄杰[5,6] 徐国保 吴国菊 葛文森 康世昌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2]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西安710119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4]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呼和浩特010018 [5]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6]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049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2年第7期1299-1309,共11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编号:XDA2004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71104、4157119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编号:GK202107009);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SKLCS2020-09)资助。

摘  要:多年冻土是地球上不可忽视的潜在汞库.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加速了多年冻土的融化和退化,增加冻土中汞的释放风险.树木年轮作为一种有效生物代用记录,能够记录长时间尺度环境汞的变化历史.本研究采集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区优势树种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年轮样品,建立了年分辨率的汞浓度历史记录.结果表明,过去170年树轮汞浓度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36~3.96ng g^(−1);树轮宽度对汞浓度无显著影响.樟子松年轮汞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落叶松,表明常绿树种在大气汞吸收累积上的优势并受到冬季汞沉降的影响.不连续冻土区落叶松年轮汞浓度在20世纪70年代呈现急剧上升趋势,90年代到达峰值后快速下降.落叶松年轮汞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更快的上升趋势以及更高的浓度反映了浅根系落叶松对冻土融化释放汞吸收的影响.樟子松年轮汞浓度呈现“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不同类型冻土区的樟子松年轮汞浓度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共同峰值,表明该时段有着相同的汞源,而随后岛状冻土区的樟子松年轮汞浓度下降反映了局地的汞循环特征.本研究结果强调了冻土环境和树种对树轮汞记录的影响,指出在不同冻土类型区多树种采样策略有助于全面了解多年冻土区森林汞浓度变化和汞循环过程.

关 键 词:树木年轮  长期变化 落叶松 樟子松 地理环境 冻土区森林 

分 类 号:S718.45[农业科学—林学] P467[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