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璐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7期96-113,共18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研究项目“再塑工人——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的情感政治”(CXYJ21-14)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新文学学术史研究”(20AZW015)中期成果。
摘 要:1930年代的革命知识分子注重发掘戏剧的政治性功能,围绕“诉苦”从内容结构和形式技巧等层面建构情感动员机杼。无论是调动阶级政治、民族主义的话语装置以提升“诉苦”的现代性意涵,还是在形式技巧上对视听效果的追求,都蕴含着左翼戏剧力图将观众从被动接受者转换为行动者的主体性构想。但是,并不稳定的观演效果揭橥了“诉苦”作为一种情感动员机制的内在矛盾:“诉苦”内容的含混芜杂削弱了询唤的力量,不仅折射出政治话语、美学表征之间的张力,也披露了潜在的革命主体所遭遇的生成困境及文艺形式以“未完成时”为“将来时”的正义赋形所面对的严峻挑战。从“劳工神圣”话语影响下“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五四文艺,到1940年代解放区文艺“诉苦”叙事传统的确立,左翼戏剧的“诉苦”叙事作为这一脉络的“中间物”,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质的情感政治与美学形态,而且内蕴了中国革命的微观经验和向未来敞开的历史潜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