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任文洁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文史博览》2022年第7期44-44,共1页Culture and History Vision
摘 要:在中国古代社会,为顺应天时,安排农业生产,殷商时期形成了春秋“二时”观念,“春”季指前一年的九月至来年二月,对应的农业生产活动是产前准备与种植环节;“秋”季指当年的二月至八月,对应的农业生产活动则是农作物的生长与收获环节。以春、秋"二时"作为一种社会时间来指导农业生产,是适应当时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的。因为殷商时期的农业总体上以种植粟、黍等旱作农作物为主,其生长周期为百日左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