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传庆[1] Yang Chuanqing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遗产》2022年第4期105-117,共13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晚近词学文献学研究”(项目编号18BZW114)阶段性成果。
摘 要:词学史上对东坡艳词的批评呈现出复杂面貌,或是对其加以遮蔽,或是显现其本色一面,或是以之为寄托之具。南宋士林崇雅黜艳,依托儒家诗教,将东坡艳词与政教、道德相关联,以阐释其寄托之意,把苏轼树立为柳永的对立面,遮蔽了东坡的绮艳之作;同时,南宋人于东坡艳词还热衷附会艳情本事,体现了世俗大众维度上的娱乐性。明清时期,东坡词被贴上雄豪、变调的标签。在尚情观念的影响下,明人对东坡艳情词甚为爱赏,他们的选词、评论抛开道德、人品,显示出东坡词的本色多情之处;清人则将其建设为象喻文本,肯定并践行艳词寄托的书写方式。历代学者对东坡艳词的批评展示了这些词作的历史生命和审美价值,也鲜明地体现了不同时代词学的特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7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