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仲毅 Zhu Zhong-yi
机构地区:[1]中央音乐学院
出 处:《中国音乐》2022年第4期21-28,共8页Chinese Music
摘 要:“变宫在宫后,变徵在徵后”是清前中期乐律学著作乃至民间笛上音乐实践中呈现出的一种有关七声对应的说法。这一说法在毛奇龄的著作中格外突出,其有悖于传统乐律学理论,令人费解。笔者通过对明清乐律学文献的梳理,追溯了这一说法的产生原因:“变宫在宫后,变徵在徵后”这一看似有悖常理的声名排布,与明清笛上翻调实践密切相关,是明末至清中期这一时间段内吹箫笛者之通识;其为毛奇龄、江永、钱塘等清代学者所关注,进而被吸纳进入清代乐论之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