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宫在宫后,变徵在徵后”解析  

Analysis of"Bian Gong(变宫)follows with Gong(宫),Bian Zhi(变微)follows with Zhi(微)"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仲毅 Zhu Zhong-yi

机构地区:[1]中央音乐学院

出  处:《中国音乐》2022年第4期21-28,共8页Chinese Music

摘  要:“变宫在宫后,变徵在徵后”是清前中期乐律学著作乃至民间笛上音乐实践中呈现出的一种有关七声对应的说法。这一说法在毛奇龄的著作中格外突出,其有悖于传统乐律学理论,令人费解。笔者通过对明清乐律学文献的梳理,追溯了这一说法的产生原因:“变宫在宫后,变徵在徵后”这一看似有悖常理的声名排布,与明清笛上翻调实践密切相关,是明末至清中期这一时间段内吹箫笛者之通识;其为毛奇龄、江永、钱塘等清代学者所关注,进而被吸纳进入清代乐论之中。

关 键 词:“变宫在宫后 变徵在徵后” 笛上七调 毛奇龄 清初乐律学 

分 类 号:J609.2[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