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全稳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出 处:《新闻爱好者》2022年第7期75-77,共3页Journalism Lover
基 金: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河南省高校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基于口述史的研究”(2018-JCZD-017);河南大学研究生“英才计划”项目“新文科背景下的中国音乐文化叙事——从豫南民歌、花鼓灯到花鼓戏的艺术形态变迁研究”(SYL20060182);河南省2021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中小学美育培养目标的高师音乐课程改革研究(2021-JSJYZD-006)”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中国革命历程中较为典型的音乐文本,现已成为缅怀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媒介。现试以该案例考察红色民歌传播的具体形式及特征,从而发掘红色民歌近百年来传承的基本规律。研究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八月桂花遍地开》借用民歌旋律,实现了从生活叙事向革命叙事的媒介再造,革命时期伴随军旅足迹得以组织传播。新中国成立后,多种文艺作品借此曲建构了大众的革命集体记忆,集体庆典通过仪式将其强化为民族记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2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