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段慧敏[1]
出 处:《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67-73,共7页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江苏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塞利纳互文诗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HQ039)。
摘 要:20世纪法国作家路易-费尔迪南·塞利纳的小说作品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下层人民的生活境遇为着眼点,重建了战争期间的社会画卷。在“战争”这一特殊的写作背景之下,塞利纳的小说创作以主人公的逃亡之路作为空间变换的线索,以主人公的逃亡历程作为时间变换的线索,其小说的人物就在这个时空错乱而充满威胁的世界中不断地经历由生到死的挣扎。逃亡之中的时间是模糊的,空间是混乱的,这种时空特色呈现在塞利纳小说文本的表层,即叙事与情节的杂乱无序。但是塞利纳在文本的深层通过空间的“开放”与“封闭”、时间的“过去”与“现在”等核心要素交替呈现,构建了战争背景之下真实的“逃亡时空”,并通过对“摆渡时空”与幻境的描述,展现了人们期盼和平与安宁的愿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9.18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