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坤[1] Zhao Kun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
出 处:《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3期27-32,共6页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273);山东大学未来学者计划研究成果。
摘 要:作为贯穿“两个年代”的重要作家之一,汪曾祺向来被视为考察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内在关系的典型样本。也因此,学界围绕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30年汪曾祺”展开过诸多相关讨论,比如汪曾祺与传统文章学之间的关系,他对现代文学传统的继承与现实主义的选择,他如何借重人民文艺的形式写作,等等。而上述研究均有涉及却未及展开的是,汪曾祺在50年代思考的“通俗”问题。事实上,随着现代到当代的文学主潮嬗变,“如何通俗”是汪曾祺消化现代主义、吸收现实主义,形成独具个人风格的文艺美学观的关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