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曾忠友 吴宏飞 Zeng Zhongyou;Wu hongfei(Second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Hospital of Coast Guard General Corps of Armed Police Forces,Jiaxing 314000,Zhejiang,China)
出 处:《脊柱外科杂志》2022年第4期279-282,285,共5页Journal of Spinal Surgery
摘 要:椎弓根螺钉(PS)内固定技术由Roy-Camille等[1]于1970年首次报道,特别是其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的应用,具有固定节段短、稳定性好、融合率高、疗效确切等优点,成为腰椎固定融合的标准术式[2-3]。但双侧PS内固定增加了邻近节段的应力[4],特别是采用正中切口显露的操作,存在切口大、软组织剥离范围广、出血量大等缺点[5-6]。虽然经皮和经肌间隙入路明显减小了手术切口、减少了创伤和出血量,但固定方式和力学特性并没有改变[7-9]。椎板关节突螺钉(TLFS)内固定技术由Magerl[10]于1984年首次完整地描述,并报道了与PS联合应用的初步实践。TLFS可较好地控制腰椎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11-12],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13-14]。单侧PS联合对侧TLFS内固定(联合固定)于2005年由Jang等[15]首次报道,在临床上获得快速推广应用,成为一种独立、有效的腰椎固定融合方法[6,16-17]。本文从生物力学、临床应用及适应证等方面对联合固定椎间融合术的进展作如下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