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晓玲[1] 陈松武 罗玉芬[1] 陈桂丹[1] 林家纯 栾洁[1]
机构地区:[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木材资源培育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南宁530002
出 处:《江苏林业科技》2022年第3期48-53,共6页Journal of Jiangsu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基 金: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项目“溶胶-凝胶法对人工林马尾松木材改良工艺及机理研究”(2020-A-02-0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广西主要用材树种木材品质综合评价体系构建”(林科202104号)。
摘 要:通过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为反应前驱体,乙酸或者硝酸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水为反应引发剂,采用3种不同改良工艺(试剂摩尔比不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3个家系(N88-031,N88-171,N88-172)木材进行改良,在紫外光老化的作用下,通过测定试样表面色度学和光泽度参数,对其耐光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试样表面的亮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处理3的亮度相对较高,N88-031家系素材的前后差异高达18.1%,而改良材仅为9.0%—9.4%,改良效果明显。3个家系的亮度区别不明显。黄色指数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光照时间越长,黄化现象越严重,处理3的黄色指数相对较低,说明处理3效果相对较好,黄化现象较不明显。N88-172的黄色指数变化较大,光照前后差异高达44.8%,改良后黄化现象有所缓解,但效果不明显,可能是浸渍时间不足导致的。总色差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处理1和处理3的总色差变化相对较小,说明乙酸比硝酸作为催化剂效果更好。素材光老化前后总色差变化较大且不稳定,数值高达9.6%,而改良材仅为1.5%—3.9%,改良材耐光性得到改善。(2)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劣化程度越来越明显,光泽度均有小幅下降趋势,但变化均不明显,其中改良材与素材相比光泽度变化相对稳定,从不同处理工艺来看,处理1和处理3的变化趋势相对稳定,光泽度较好,3个家系木材之间改良效果区别不大。(3)通过对比研究分析,马尾松3个家系之间的耐光性差异不大。3种处理工艺均发生劣化变色,综合来看,耐光性效果顺序依次为处理3>处理1>处理2>素材。建议针对耐光性有要求的场合,应选用耐光性能改良过的木材加以使用,必要时可加入抗紫外光的吸收剂等提高木材的耐光性。
分 类 号:S781.61[农业科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S781.82[农业科学—林学] S791.248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