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羌族萨朗与嘉绒锅庄的艺术共性形态辨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邓思杭 

机构地区:[1]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出  处:《民族音乐》2022年第3期16-20,共5页National Music

基  金: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川西北羌族萨朗与嘉绒锅庄音乐文化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CD191。

摘  要:“锅庄”是西南地区多个少数民族对“围圈歌舞”的乐舞形式称呼,在川西北地区被认为“是一种团体歌舞……藏、羌民族共有的一种地方文化”[1]。20世纪七八十年代,民间艺术工作者为了将羌族锅庄与藏族锅庄进行区分,便把茂县北部方言区的“萨朗”一词代替“羌族锅庄”,包含了汶川地区的“席布搓”、理县地区的“哟搓布”等羌族歌舞形式。

关 键 词:艺术共性 羌族锅庄 羌族萨朗 艺术工作者 藏族锅庄 嘉绒锅庄 川西北 

分 类 号:J722.22[艺术—舞蹈]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