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姚霏 YAO Fei
出 处:《史林》2022年第2期86-95,220,221,共12页Historical Review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摘 要:本文主要探究中共早期组织/中央机关在沪的时空特征及其内在逻辑。通过上海红色旧址信息数据库,辅以上海党史相关资料,可以发现,1920—1922年间,中共早期组织/中央机关活动以建党人物寓所为中心;1923—1927年间,闸北和虹口越界筑路地区成为中共机关聚集地;1927—1933年间,中共中央核心机关和重要会议地回迁苏州河以南公共租界。这些时空特征的形成与变化,不仅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城市空间的发展息息相关,也与中共创建背景以及各时期的革命任务、斗争对象、斗争环境密切相联。它彰显了上海作为中共中央早期驻地的优势,也从侧面见证了一个新兴政党的日益成熟。The present paper,digging into Shanghai Red Sites Database and primary sources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CPC in Shanghai,studi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arly CPC’s central offices and organizations,changes of this distribution and its internal logics. It divides the distribution and its changes into three periods,that is,1920-1922,1923-1927 and 1927-1933,pointing out that both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and the CPC’s own tasks decid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how it changed.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5.25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