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燕小标 石航 Yan Xiao-Biao;Shi Hang(Key Laboratory of Precise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Molecules of Zhejiang Province,Department of Chemistry,School of Science,Westlake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4;Institute of Natural Sciences,Westlak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Hangzhou 310024)
机构地区:[1]西湖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浙江省功能分子精准合成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4 [2]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理学研究所,杭州310024
出 处:《有机化学》2022年第6期1875-1877,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摘 要:1,4-二烯广泛存在于生物碱、脂肪酸、萜类、聚酮类等活性化合物中,其中有些分子已被确定为有效的抗生素、抗真菌剂和细胞毒剂(Scheme 1A)[1].近年来发展的过渡金属催化烯炔偶联、烯烃的氢烯基化反应及烯丙基取代反应等为1,4-二烯的制备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合成方法[2-4].其中,由于形成季碳中心和控制1,4-二烯两侧烯烃立体构型难度较大,使得C-3位为季碳中心的1,4-二烯的催化合成方法相对较少[5-6],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发展新的策略获得空间结构相对拥挤、立体专一的1,4-二烯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1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