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200032 [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
出 处:《上海医学》2022年第6期418-423,共6页Shanghai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00436、81770474);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201409004800、21410710500)。
摘 要:目的基于四维血流核磁共振成像(4D Flow MRI)技术探讨不同解剖形态胸主动脉夹层(TAD)的血流模式,并对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例TAD患者,均于亚急性期行腔内支架修复术(TEVAR),且术前均完成CTA和4D Flow MRI检查。于术后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随访,至少行1次CTA检查。使用3D slider软件重建TAD的三维模型,选择主动脉不同平面对4D Flow MRI的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可视化呈现不同解剖形态夹层的血流模式分布,定量化对比真、假两腔内不同平面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结果随访中,3例患者术后均出现真腔扩张,胸主动脉段假腔内血栓化,继发破口附近假腔内仍有血流灌注。基于4D Flow MRI数据的定性分析显示,血流在原发破口处被分离为双向,分别进入真、假两腔,假腔内血流呈涡流形式。解剖形态不同的3例TAD患者中,真、假腔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布显著不同,真腔内呈高流速和高流量,低返流指数。病例1、病例2、病例3真腔内的平均流速均显著高于假腔(t值分别为5.61、3.09、2.81,P值分别为0.001、0.020、0.030)。病例1假腔内的峰值流量有高于真腔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P=0.088);病例2假腔内的峰值流量显著高于真腔(t=3.12,P=0.021);病例3假腔内的峰值流量有低于真腔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0.270)。病例1、病例2、病例3真腔内的峰值流速均显著高于假腔(t值分别为2.99、3.94、3.08,P值分别为0.024、0.007、0.037)。病例1真腔内的返流指数显著低于假腔(t=5.17,P=0.014);病例2真腔内的返流指数有高于假腔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P=0.391);病例3真腔内的返流指数有低于假腔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8,P=0.072)。结论基于4D Flow MRI技术可定量和定性分析TAD的真、假腔内血流模式和相关血流动�
关 键 词:动脉瘤 夹层 四维血流核磁共振 血流模式 血流参数
分 类 号:R543.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445.2[医药卫生—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