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今不如昔”的困惑:环境史衰败论的缺陷与价值  被引量:1

On the Defects and Values of Declensionism:Out of the Confusion of“Worse than Befor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曹牧[1] Cao Mu

机构地区:[1]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津300387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7期128-132,共5页Social Science Front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CZS050)。

摘  要:衰败论叙事通常表现为对早期环境状况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过度美化,以及对后世人类开发自然所引发环境问题的批判,从而造成一种“今不如昔”的错觉。此类固化叙事模式为突出历史上人与自然互动中和谐的生态智慧,而刻意忽视两者之间的矛盾,扭曲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也损害了环境史研究的可信度和创新性。衰败论的出现与现实的环境问题、研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现实需求相关,因此具有一定价值。但从学科长远发展来看,对衰败论仍应保持警惕。

关 键 词:衰败论 中国环境史 人与自然 “今不如昔” 

分 类 号:K092[历史地理—历史学] X-09[环境科学与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