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楠[1] 李双套 Li Nan;Li Shuangtao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理论视野》2022年第7期18-23,共6页Theoretical Horizon
摘 要:在马克思不同时期的文本中,自主活动具有不同的阐释逻辑和话语内涵。马克思在其思想早期受到赫斯的影响,他基于人的存在与本质的分离角度,从自由行动与异化劳动的对比出发,在“类本质”视野下阐释了自主活动。在探索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中,马克思受到斯密的影响,他挖掘了分工与自主活动的二律背反,在“分工”的框架下阐释了自主活动。基于对未来社会的描绘,马克思把人在自由个性阶段的自主活动同时置于“类本质”和“分工”双重逻辑之下,综合两种阐释方式确立起自主活动的可能性,基于“自由个性”的角度阐释了自主活动。
分 类 号:A8[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19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