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自主活动”的阐释逻辑与话语内涵  

The Implicit Logic and Connotation of Marx’s"Self-Activit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楠[1] 李双套 Li Nan;Li Shuangtao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理论视野》2022年第7期18-23,共6页Theoretical Horizon

摘  要:在马克思不同时期的文本中,自主活动具有不同的阐释逻辑和话语内涵。马克思在其思想早期受到赫斯的影响,他基于人的存在与本质的分离角度,从自由行动与异化劳动的对比出发,在“类本质”视野下阐释了自主活动。在探索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中,马克思受到斯密的影响,他挖掘了分工与自主活动的二律背反,在“分工”的框架下阐释了自主活动。基于对未来社会的描绘,马克思把人在自由个性阶段的自主活动同时置于“类本质”和“分工”双重逻辑之下,综合两种阐释方式确立起自主活动的可能性,基于“自由个性”的角度阐释了自主活动。

关 键 词:自主活动 人本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自由个性 

分 类 号:A8[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