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玲 祝晓芬[2] 徐志坚[2] 付佳[3] 刘彤 Peng Ling;Zhuu Xiaofen;Xu Zhijian;Fu Jia;Liu Tong(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00,China;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Huizhou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Huizhou 516001,China;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Huizhou First Hospital,Huizhou 516003,China)
机构地区:[1]广东医科大学,湛江524000 [2]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516001 [3]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516003
出 处:《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年第4期209-212,共4页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基 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Y067)。
摘 要: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慢性上呼吸道疾病,以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等鼻部症状为特征,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能诱导变应原耐受的疗法。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由于皮下注射副作用多,大部分患者选择舌下含服。由于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疗程长、起效慢,通常需要3年时间,导致治疗过程患者的依从性较差。目前临床上对疗效的评估主要依靠患者主观评分,使用客观生物标志物预判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的疗效在临床应用较少。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可以预判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治疗疗效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做一综述,为临床预判免疫治疗疗效提供依据。
分 类 号:R765.21[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