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晓阳 沈明[1] Zhao Xiaoyang;Shen Ming
出 处:《语文研究》2022年第3期7-16,共10页Linguistic Research
基 金: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古入声字在邯郸方言中的读音研究”(项目编号:19YCX166)的资助。
摘 要:河北邯郸晋语分布在邯郸中西部16个市(县、区),中古入声字今多读为喉塞尾[?]韵,只有一个入声调,调值短促。入声字根据今读的韵母情况有两组型、一组型两类。入声字的读音会因在字组中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一些入声字在字组前字位置时,主元音央化;单念或在字组后字位置时,喉塞尾[?]易弱化或脱落。古入声字今读的地理分布和新老差异反映了古入声字的演变趋势:两组型合并为一组型、入声舒化。入声舒化先从单字和字组后字开始,全浊入舒化最快,主要归阳平;继而是次浊入,多归去声;清入舒化最慢,多数方言归向还不太明确,靠近官话的方言多归阴平。这些都体现了邯郸晋语入声的过渡性和正处在变化中的特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