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范景如[1] 张苏伟[1] 赵传伟 王晓莉 陈子清 林振素[1] 郭舜奇[1]
出 处:《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2年第15期21-27,共7页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级别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血小板微粒的变化,并探讨其在不同血压昼夜节律中的变化。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于汕头市中心医院就诊收住院的的高血压患者232例,年龄在30-75岁。以动态血压结果为分组标准,分为白大衣高血压组(24例)、1级高血压组(101例)、2级高血压组(45例)、3级高血压组(62例);另分为杓型组87例,非杓型组121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各组外周血中血小板微粒(PMP,CD41^(+))数目(个/μL),同时采集临床资料及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高危血液学指标,并行24h动态血压检测,收集动态血压参数。分析不同级别的高血压患者血循环中血小板微粒水平的变化及在不同血压昼夜节律中的变化。结果在白大衣高血压组、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组两两比较中,仅2级高血压组PMP水平与1级高血压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余各组的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D41^(+)血小板微粒水平在非杓型组较杓型组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存在负相关(r=-0.661,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微粒与诊室收缩压、体重指数及夜间血压下降率存在相关性,其中以夜间血压下降率的相关系数(β=-0.646,P<0.01)最高。结论血浆CD41^(+)血小板微粒水平在高血压患者高于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特别在3级高血压水平升高明显。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高血压患者中血浆CD41^(+)血小板微粒水平高于杓型组。
分 类 号:R544.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