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诸斌 李贞 陈伟琴[1] 殷红梅[1] 胡晓波[1] ZHU Bin;LI Zhen;CHEN Wei-qin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检验科,上海200030
出 处:《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年第7期884-887,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基 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No.17DZ1930305);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龙医学者(No.育苗计划LYTD-66)。
摘 要:近年来,由于生物医疗设备(血管内导管、心脏瓣膜、机械通气和留置尿管等)使用频率增加,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氟康唑耐药率逐年递增。在中国,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从低于6%上升至20%以上,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从12.2%上升至24.0%[1]。造成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一项长达5年的回顾性研究发现,产生中、高代谢活性生物膜的念珠菌引起感染的死亡率达61%,而低代谢活性生物膜的念珠菌引起感染的死亡率为33%[2]。抑制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是当今国内外研究关注热点之一。目前,临床常采用抗生物膜药物如两性霉素B等治疗念珠菌感染,但由于其耐药率和不良反应(肝、肾损伤)比例增加[3],给临床治疗念珠菌感染带来了挑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