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磁小体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前景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Nano-magnetic Vesicles in Characterist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晴 徐俊杰 田杰生[2] 李贤煜[3] WANG Qing;XU Jun-jie;TIAN Jie-sheng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29 [2]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3]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北京100700

出  处:《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年第7期891-896,共6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基  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7194290);中华中医药学会2020-2022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No.2020-QNRC2-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o.2019-JYBXJSJJ-010);中央公益性研究机构基础研究经费(No.ZZ13-YQ-080,No.ZZ2018010)。

摘  要:趋磁细菌体内可合成一种磁性纳米颗粒——磁小体(bacterial magnetic particles,BMPs),与人工纳米材料相比,BMPs具有晶型稳定、粒径分布范围窄(25~55 nm)、成分单一(Fe_(3)O_(4))且有质膜包被、磁靶向性以及低毒等特点。利用磁小体膜蛋白和表面的活性氨基、羧基等,可以对磁小体进行化学修饰或生物修饰,将其改造成纳米级载体,在动、植物、人体病原的免疫检测、癌症的早期诊断、磁热疗、磁分离、医学成像等方面均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在防治慢性疾病方面,中医药拥有理、法、方、药统一的理论体系以及针灸、推拿等多种非药物治疗手段,成为防治慢病的独特优势。近来在恶性肿瘤治疗、对抗细菌、病毒等方面也逐渐显现出优势,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实现抗肿瘤作用,也能通过对抗细胞炎症因子风暴来达到抗病毒、抗菌效果等[1]。

关 键 词:中医药学 非药物治疗 磁小体 磁性纳米颗粒 医学成像 推拿 免疫检测 趋磁细菌 

分 类 号:R284[医药卫生—中药学] TB383.1[医药卫生—中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