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嘉成 周新郢[1,2,3] 杨石霞 饶慧芸 李骄阳 胡松梅 杨益民 李小强[1,2,3] Ma J;Zhou X;Yang S;Rao H;Li J;Hu S;Yang Y;Li X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2]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044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4]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710075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2年第8期1591-1602,共12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项目(编号:XDB26000000);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编号:2018099)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15CB95380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8ZDA218)。
摘 要: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全新世中期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狩猎采集业人群的了解十分有限.文章报道了内蒙古四子王旗乌拉乌苏西遗址的基本情况、动物骨骼与石器遗存及其环境背景.遗址年代为4.8~4.4cal.ka BP,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综合沉积物浮选结果、动物考古学、ZooMS分析、石器研究等方面的证据,初步判断相关人群的经济模式为狩猎采集业,使用以石镞为代表的石制工具,狩猎对象主要为黄羊一类的羚羊亚科动物.孢粉学分析结果表明,遗址所处年代相对温暖湿润,为人群的生活提供了有利环境,这可以与4.7ka BP前后的一次暖事件相对应.而4.5~4.0ka BP的冷干事件,以及农、牧业人群的不断扩张,可能导致了遗址最终的衰落.本文为研究中国北方草原上的最后一批狩猎采集业人群提供了新的资料.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