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病“阳濡弱,阴弦紧”脉象源流及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汤小茜 周雪梅[1] 刘兰林[1] 

机构地区:[1]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安徽合肥230012

出  处:《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11-13,共3页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9A0231)。

摘  要:“阳濡弱,阴弦紧,更遇温气,变为瘟疫”观点萌芽于《难经》,完善于《伤寒论》,并从此作为瘟疫脉象得到广泛运用。明清时期,医家对瘟疫的致病因素存在“更遇温气”与“更遇湿气”之争,究其原因可能源自当时伤寒、瘟病混淆不清,以及“温瘟”不分。古籍记载濡弱脉代表阳气不足或者湿气内盛的体质和病程的初始阶段,弦紧脉代表病程深入发展,这对现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亦具有指导意义。

关 键 词:瘟疫 阴阳 脉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质 

分 类 号:R254.3[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241.1[医药卫生—中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