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清亮 申猛 梁昊 李照军 马骥[2] 李腾飞[2] 韩新巍[2] Chen Qingliang;Shen Meng;Liang Hao;Li Zhaojun;Ma Ji;Li Tengfei;Han Xinwei(Radiointerventional Department,Henan Third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Zhengzhou 450006,China;Radiointerventional Department,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China)
机构地区:[1]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影像介入科,郑州450006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治疗中心,郑州450052
出 处:《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2年第7期706-709,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基 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LHGJ20190855)。
摘 要:随着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技术的普及,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显著增加并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动脉瘤占比较高[1]。因其特殊的三岔口解剖结构及复杂的血流动力学因素,破裂出血的几率也较高[2]。血管内介入治疗该区域动脉瘤,特别是宽颈动脉瘤时操作技术难度相对较大,组合"Y"或"T"型支架辅助栓塞以及"冰激凌"技术辅助栓塞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部分神经外科专家更倾向于采用开颅直视下瘤颈夹闭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宽颈动脉瘤[3]。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