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蒋宁[1,2] 林金盛 曲绍轩[1] 李辉平[1] 骆昕[1] 徐平 李宏斌 马林 顾鲁同[4] JIANG Ning;LIN Jinsheng;QU Shaoxuan
机构地区:[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省高效园艺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 [2]泗洪绿康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宿迁223942 [3]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阳泉045000 [4]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苏南京210036
出 处:《食用菌》2022年第4期39-42,共4页Edible Fungi
基 金:江苏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JATS[2021]354);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20);江苏省政策引导类计划项目(SZ-SQ2020032)。
摘 要:分析在隧道发酵过程中不同比例杏鲍菇菌渣和麦草的培养料pH和胞外酶活性变化,比较草菇产量差异,筛选适宜隧道发酵栽培草菇的最优培养料配方。分别在一次隧道发酵前、二次隧道发酵前和二次隧道发酵结束后三个时间点采集培养料样品,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法检测样品的总蛋白酶、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分析其酶活性变化,同时测定培养料pH,并统计草菇产量。结果表明,一次发酵后pH显著下降,二次隧道发酵后变化差异较小。一次隧道发酵后4个配方料的4种胞外酶酶活性全部呈上升趋势;二次隧道发酵后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含有10%麦草的配方2在二次发酵前、后总蛋白酶、木质素酶、半纤维素酶的活性均高于一次发酵前,且产量最高,为(7.22±0.03)kg/m^(2)。综合所得,配方2为最适培养料配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