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与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  被引量:1

The Exchange Rate and Exporting Enterprises’“Productivity Paradox”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暑子[1] 范从来 康志勇[3] He Shuzi;Fan Conglai;Kang Zhiyong

机构地区:[1]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 [2]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3]扬州大学商学院

出  处:《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2年第4期66-89,共24页Forum of World Economics & Politics

基  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汇率影响生产率的机制、经验及政策设计”(18EYC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我国环境规制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19BJL131);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项目“经济转型期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IRT_17R52);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三期南京审计大学应用经济学(苏政办发[2018]87号)资助。

摘  要: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出口,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却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由此形成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已有研究认为,悖论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市场分割导致进入门槛过高,阻碍了企业内销,但该观点忽略了汇率在调节海外市场进入门槛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在Melitz(2003)的模型中引入汇率,考察本币汇率对生产率异质企业的出口和内销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本币贬值导致出口的生产率临界值低于国内市场,是形成悖论的重要原因;相反,本币升值会提高出口的生产率临界值,从而缓和悖论,甚至导致悖论消失。因此,本币低估是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重要解释变量。第二,国内市场分割增加了出口转内销的难度,延迟了低效率出口企业的退出行为,从而削弱了升值的积极效应。本文随后使用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2000—2007年)进行的经验检验支持了上述理论预测。由此,本文建议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利于促进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且需以破除国内市场分割为辅助,方能促进双循环良性互动。

关 键 词:汇率 生产率悖论 市场分割 异质企业 双循环 

分 类 号:F752.62[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F832.6[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