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妇女血尿酸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菲菲[1] 胡家[1] 倪林[1] 

机构地区:[1]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浙江湖州313000

出  处:《中国妇幼保健》2022年第15期2883-2886,共4页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摘  要: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妇女血尿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早期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围绝经期妇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3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均常规进行血生化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收集围绝经期妇女的信息,所有围绝经期妇女在首次就诊时即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内膜中层厚度(正常范围<1 mm)和是否存在斑块。对所有纳入的围绝经期妇女随访1年,并再次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血尿酸水平和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关系。结果 根据血尿酸水平三分位数,将围绝经期妇女分为3组,即血尿酸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Q1组、Q2组及Q3组。3组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发生率及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加,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例和内膜中层厚度≥1 mm的比例均显著上升(均P<0.05)。血尿酸从Q1→Q2→Q3每增加1个范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增加77%;在逐步校正了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三酰甘油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后,血尿酸水平仍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OR=1.32,P<0.05)。经过1年随访,183例围绝经期妇女中共57例(31.15%)围绝经期妇女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从Q1→Q2→Q3每增加1个范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风险增加65%;在逐步校正了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三酰甘油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糖化血红蛋

关 键 词:围绝经期妇女 尿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分 类 号:R589.7[医药卫生—内分泌]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