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成都610110 [2]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611731
出 处:《学理论》2022年第9期46-49,共4页Theory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数字劳动的批判性研究”(20FKSB0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核心旨趣在于“世界如何可能”,其研究的重心在于“世界”这“一极”。近代哲学则把“思维与存在”的“两极”关系问题凸显了出来,而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来看,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实现了对于近代哲学的根本突破,才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天才革命”,这就要求我们“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在近代的出场。这种“重新理解”包含了两重意蕴:一是历史唯物主义对于近代哲学的继承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仍然是在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框架下谈论问题;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对于近代哲学的突破关系,即变革了近代哲学的“一极”或“两极”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统一方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14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