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移植创编刍议 以豫剧《虎符》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江元[1] 

机构地区:[1]泰州学院

出  处:《中国戏剧》2022年第8期56-58,共3页Chinese Theatre

基  金:泰州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豫剧在海内外的流向与变迁研究”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ZXY2021,QDJJ006。

摘  要:郭沫若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五幕历史话剧《虎符》,表现同仇敌忾的民族大义,歌颂如姬、太妃等舍生取义的高尚人格。1962年,邯郸东风剧团的刘志轩、翟翼、周孝武根据郭沫若同名话剧改编而成的豫剧《虎符》,分“乞援”“宫辩”“献策”“盗符”“赠符”“全义”“成仁”7场,并于1999年重新改编上演。新改编剧本以“虎符”为叙事中心,分“收符”“盗符”“赠符”“搜符”“弃符”5场,进一步突出虎符在剧中引线的作用,结构更为严谨,人物感情刻画更为细腻,遂成邯郸东风豫剧团的代表作。

关 键 词:改编剧本 东风剧团 话剧改编 豫剧 民族大义 舍生取义 高尚人格 虎符 

分 类 号:J825[艺术—戏剧戏曲] I207.3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