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庄永平[1] Zhuang Yongping
机构地区:[1]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201103
出 处:《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52-56,共5页Jiaoxiang-Journal of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摘 要:汉通过对[日]《三五要录》谱的译解,再对照有关的文献史料记载,就能进一步了解唐代大曲结构的实质。尤其是对于[序][破]拍式来说,历史文献上所载的与实际乐谱解译的并不怎么一致。主要是就[序]而言,是散拍子还是上板节拍?通过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诗的注[序初][散拍][中序]与乐谱《皇帝破阵乐》的[游声][序][二怙]之类的对照,似乎是可以取得基本一致的。而就[破]而言,主要涉及到节拍、节奏、旋律用音的简繁等。以今天的节拍、节奏来说,节拍宽大节奏趋紧,可以造成节拍的分解,不一定取决于拍板的打法。例如,各种鼓类乐器的运用,尤其是低音大鼓有时可起到节拍分解的作用,因此,古人所谓的[破拍],通常拍式大都未有变化,旋律用音的简繁也基本相同,实际是由节奏的趋紧起伏造成的。总之,乐谱是记录音乐的第一手资料,让乐谱说话比起文字记录来要更符合实际、也更可靠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