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法学院
出 处:《农业技术经济》2022年第8期F0004-F0004,共1页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基 金: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层司法能力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民刑交叉案件中的法律责任研究”(编号:JCSF2021-03);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泰国研究中心项目:“中泰经济刑法比较研究”(编号:SPRITS202207)。
摘 要:法治乡村建设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石,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法治教育,引导农民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让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需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最终形成法律信念”,要坚持以宪法为核心构建和完善乡村法律制度。由邢宜哲、王义君编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三农与法:物权的刑事保护》是一部“以法为本”,指导农民增产增收,帮助农民致富的书籍,是《财产权刑法保护》分册。该书语言简洁易懂,注重乡村特色,使农民能理解、能使用。“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解决与农民息息相关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核心是保护农民自身的利益。当前,我国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在社会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农民的法律意识依然薄弱,他们不能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经济收入和合法利益。可见,解决有关“三农”财产保护问题的核心是法律,需要从法律视角来研究“三农”问题以及农民财产权问题,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该书指出,宪法是解决“三农”问题,助推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但是,乡村振兴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民法典、刑法等多种法律手段来实现。该书从刑法视角,以财产权利益保护机制为切入点,对农民权益保障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有关“三农”财产保护问题进行刑法解读。在一个文明社会,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权是农民作为社会主体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在法律上,权利和权益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不同的含义,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所谓的利益。农民权利中最重要的则是财产权,财产权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品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