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洋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2]四川大学
出 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117-126,共10页Fujian Tribun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汉语诗歌论争文献整理与研究(1979—1999)”(20XZW024)。
摘 要:“口语”入诗并非新话题,但“口语化”写作却是当下最具争议的诗歌现象,尤其是“口臭诗“”口水诗”等事件更是让“口语化”写作异常尴尬。而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归来者”艾青在谈论青年诗人写作时就已预见性地指向后来“口语化”写作可能产生的弊端。面对百年新诗传统中这一理想的参照坐标,系统考察“归来者”艾青的诗学隐忧,重新审视“口语化”写作的问题逻辑以及限度与可能,显得尤为必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