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琳[1] 梁庆洁 Sun Lin;Liang Qingjie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
出 处:《学习论坛》2022年第5期104-113,共10页Tribune of Stud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全球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趋势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19ZDA02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唯物辩证法研究”(2022SJZDSZ0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尽管精神现象学和精神分析学都是关于“精神”的理论,也都融入了大地之母的“爱欲”(Eros)力量进行思考,但是黑格尔的“精神”(Geist)以“幽灵”(ghost)般的活动布展于世俗世界和世俗生活;弗洛伊德的“精神”(Psycho)侧重于心灵,对心理活动以及异常症候加以实证分析,以把握现实世界中“自我”的结构和层次。两者在运动的对象和失却的对象、本质性的自我和压抑性升华的自我、进步强制的时间和退行认同的时间、扬弃了自我意识的绝对和作为超我的道德律令的绝对、日夜循环的精神和被白昼统摄黑夜的精神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向。无论是精神的黑夜和白昼、生死循环抑或生死斗争,精神现象学和精神分析学都没有真正掌握大地之母的力量和意义。在缺乏唯物史观的大地原野上,精神现象学只能似幽灵冥想,精神分析学只能如野马狂奔。
分 类 号:B0-0[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